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集团要闻

中国电科护送天舟二号安全抵达精准对接
来源:新闻中心
发布时间:2021年05月31日 编辑:任皓岩

  5月29日20时55分,搭载太空"快递员”天舟二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三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准时点火发射,21时17分,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太阳能帆板两翼顺利展开工作,发射取得圆满成功。5月30日5时01分,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

  

  作为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单位,中国电科对天舟二号进行了全流程、更安全的技术升级和改进,提供了诸多核心关键器件,确保“货物”安然无恙地到达,完成与天和核心舱的交会对接。

  发射前夕,中国电科董事长、党组书记陈肇雄连线指挥综合协调,总经理、党组副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曼青,党组成员、副总经理李立功分别亲临文昌发射现场,看望集团公司在现场任务保障人员,对大家前期工作成绩和辛勤付出表示肯定和慰问,指导并见证了发射荣誉瞬间。

  擦亮交会之“眼”

  世界领先的激光交会对接雷达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此次天舟二号升空与天和核心舱完成交会对接,将为此后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打好前站。

  激光雷达作为天舟二号交会对接的“火眼金睛”,接收激光雷达发射后经天和核心舱上合作目标反射回来的激光,在天舟二号向天和核心舱接近、靠拢时,实时提供距离、角度、距离变化率、角度变化率等多项参数测量,精准地引导天舟二号首次完成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整个过程无需地面干预。

  待神舟十二号飞船撤离后,激光雷达将首次采用扫描成像,识别天和核心舱上多组目标,支持多目标切换,实现天舟二号由后向对接口绕飞到前向对接口。

  

  该系列雷达解决了大动态、高精度、多参数实时测量的难题,在设计寿命、作用距离、测角精度等指标方面都优于国外,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自主坚实“芯”

  全国产更安全的系统组件

  为让天舟二号这一“高重量级”的“快递员”安然升空,中国电科为其配备了全国产、更安全的诸多核心器件,精彩亮相。

  为天舟二号配备的半刚性太阳电池阵,由中国电科创新研发而成,是我国首个高电压、万瓦级半刚性太阳电池阵,采用电池模块化封装技术,解决了抗高加速度、高应变载荷的技术难点。

  

  配套的全国产十余种百余只传感器,可用于测量各系统内压力、温度、湿度、气体、位移等信号,对飞船船舱内环境稳定和在轨运行起到监测作用,为各系统控制和参数测量提供直接依据。

  研发的新一代高效率、高可靠和长寿命的系列空间行波管,重点针对效率、极端环境适应性等进行技术攻关,一些关键性能参数领先国际同类产品,成功实现高低温全气压极端环境的稳定运行,保证空间科学实验、话音视频数据等在轨海量数据的高速传输回传。

  研发的多款宇航用电缆,作为连接各个电子设备间通信、电力传输、控制信号的关键元器件,通过了严苛的空间环境考核试验,确保各个电子设备之间信号传输。

  

  研发的系列芯片、滤波器、放大器等器件,具有动态高、噪声小、灵敏度高的特点;研发的某型电机用在其相关性能及负载能力较大提升的同时,有效保证了长寿命运行与降低泄漏率;研发的隔离器环行器,在体积减小了三分之一以上的前提下,电性能依旧保持优异,确保了系统工作的稳定性。

  

  物流“全程监控”海陆空互联的全方位测控

  在运送过程中,为了实时捕捉、监控“快递员”的运送轨迹,提供全方位、无死角的视觉盛宴,中国电科提供陆基、海基以及天基系统等测控系统,进行全流程“追踪捕捉”,随时查阅“物流”进展。

  在“物流”运送的第一站箭船发射阶段,中国电科安装在运载火箭上的脉冲相参应答机这个“火眼金睛”,用于与地面雷达协同完成运载火箭全程实时航迹测量,并判定飞行是否正常,直到箭船分离,提供精确外测数据。研制的雷达遥测综合测量系统,是国内首部大口径雷达遥测一体化系统,对火箭进行精密跟踪及火箭遥测信号下行接收与解调,技术水平国内领先。

  

  第二站是箭船分离,正式开启升空之旅。这时候,陆基、海基、天基测控系统纷纷扮演太空运行的数据“中转站”,能够实现星地间的语音通信、图像传输等关键功能,具有双点频双目标跟踪能力,能精准地控制飞行器进入预定轨道。

  第三站就到了信号回传阶段。为让画面和语音更加连续、清晰,中国电科为国内多个站点新建了固定卫通站和车载卫通站,并对海外多个站点现有的卫星通信设备进行升级改造,传输能力大幅提升,增强了任务数据传输的保障。

  要想得到清晰信号,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计算机系统、中继卫星数据分发系统和综合显示系统等协同配合,完成运营管理任务实施规划、天基测控、数据分发、计算结果、控制过程等功能,指导航天管理和任务决策。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