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专题专栏 > 中国电科·2021第九届世界雷达博览会 > 媒体关注

【人民日报】中国电科14所携“重器”亮相世界雷达博览会
来源:新闻中心
发布时间:2021年04月23日 编辑:王雪姣

  第九届世界雷达博览会22日在南京开幕,本次世界雷达博览会由中国雷达行业协会、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作为中国唯一国家级、专业性、国际化的雷达行业展会,行业翘楚中国电科14所亮出“重器”参展,通过多款雷达实物、模型、图像以及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现了在电子装备、产业基础、网信体系的深厚实力。

  中国电科14所所长胡明春告诉记者,现代雷达在技术上正向着小型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在应用上,多功能一体化,不同平台之间的组网趋势也愈加明显。

  展会现场有哪些“重器”,让我们一睹为快。


       低空突防克星—YLC-18“狐獴”低空补盲雷达

  伴随现代战争和电子技术的发展,低空飞行器和低空武器对国家的威胁越来越大。作为一款现役的先进的警戒雷达,性能出色的YLC-18可用于有效探测中低空和低空飞机或巡航导弹,对于“低小慢”目标有着良好的发现概率。它既可作为低空目标探测雷达与中高空警戒雷达共同构建雷达情报网,也可用作防空高炮部队或地对空导弹部队的目标指示雷达。该款雷达最大特点是高举高转速技术,这也正是该雷达低空探测能力强的秘诀之一, 如今的YLC-18已基本实现软件化,完全符合现代雷达系统技术的发展趋势。

  图为YLC-18机动型低空三坐标雷达

  全球机载火控雷达新星-KLJ-7A

  翱翔在天空的战机需要一双锐利的“鹰眼”,这是它在战场上夺取先机并摧毁对手的基础。这双“鹰眼”就是我们熟悉的机载火控雷达。

  研制机载火控雷达的难度在于飞机的空间小,要放进雷达并克服地面杂波等机载雷达“天然”难题的难度着实不小,全球只有少数国家能够研制。中国电科14所突破国际封锁最终研制出先进的机载脉冲多普勒火控雷达。以此为基点,14所在机载火控雷达领域大步向前,连续突破多种先进技术体制,形成了全谱系机载雷达系列。

  KLJ-7A机载火控雷达是我国首个针对国际市场的机载有源相控阵火控雷达,采用先进体制的KLJ-7A已成为14所乃至我国在机载火控雷达的最新“代言人”,它可轻松的打出多种波形对付不同种类目标;雷达的自由度高、带宽更广,雷达不会相互干扰,同时抗干扰能力也有了大幅提升,可同时应对多个方向的干扰源;采用光纤传输信息整体反应速度大大提高;可对远距离目标进行探测,是传统雷达的2倍;雷达可同时跟踪其中的多个目标,并引导导弹打击目标。为战机实现“先发现、先打击”打下牢固基础。

  无人机终结者——YLC-48便携式多功能侦察雷达

  YLC-48便携式多功能侦察雷达,它采用14所国内首创的圆形数字相控阵体制,因为大规模采用数字集成电路,它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机动灵活等特点,可实现全天候、全天时工作和快速架设撤收,适装各类轻型化武器平台。雷达可实现360度全向探测,可单独探测跟踪多个目标,外形奇特,独立持续作战能力优异,大大优于以往普通便携式雷达,兼顾要地空中目标探测和武器定位,具备特殊环境下的优异战场能力,可有效助力单兵作战。

  值得注意的是,该雷达具有强地杂波下高概率检测“低、小、慢”目标的突出能力。此外,14所在YLC-48基础上研制出了AUDS“蜘蛛网”高机动反无人机系统,大大提升我国公共安全以及敏感区域低空安全防范能力。

  “反隐身双雄”继续压阵

  中国电科14所在隐身威胁出现之初,便紧跟形势提前布局,目前已经形成一整套完备的反隐身预警体系。

  在14所的众多反隐身产品中,被誉为“中国反隐身雷达旗舰”的YLC-8E型UHF波段三坐标警戒雷达和被誉为“全能冠军雷达”的SLC-7型L波段三坐标警戒雷达依然是此次展览的亮点。

  YLC-8E具备探测目标类型多样、探测距离远、距离分辨率高、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主要性能指标优于国外同类型雷达产品,可为作战指挥系统、拦截武器系统及航空兵部队提供综合情报信息,具备较强的情报综合和独立引导能力。而SLC-7型雷达堪称雷达界的“劳模”, SLC-7的可以对付包括隐身飞机、常规固定翼飞机、直升机、无人机、巡航导弹、战术导弹、临近空间目标等等。此外,SLC-7还能够定位火炮和火箭弹目标,用途之广泛远超其它许多同类雷达。此外,SLC-7采用两维相扫加方位机扫固态有源数字相控阵体制,可实现多目标探测跟踪、抗饱和攻击能力,具有作用距离远、数据率高、自适应抗干扰、快速识别目标、高可靠性以及同时完成多目标搜索、识别、捕获和跟踪等多种优点。值得注意的是,SLC-7具备超级抗干扰能力,能够适应当下和未来的战场。

  在民用领域,在北京大兴机场使用的C波段全数字有源相控阵天气雷达也亮相展会。作为世界上首次在民航领域业务化应用的相控阵天气雷达,相比常规雷达,它扫描速度更快、探测精度及可靠性更高、探测能力更强。常规天气雷达需要 6 分钟才能完成一次的 11 层体积扫描,该雷达只需要1分钟就能完成。同时该雷达采用分布式发射和接收技术,可靠性由常规雷达的 600 小时提升至 3000 小时以上。此外,该雷达全面提高了地物杂波抑制能力和抗干扰能力和自动化探测能力,能更快、更准确的的发现雷雨、大风、下击暴流、风切变等影响航空安全的危险天气,并且能够更加精细化地捕捉和分析危险天气的内部结构,为精准的航空预报服务提供探测依据。

  随着国际安全形势的恶化,火车站、飞机场、地铁站等人流密集场所的安全面临越来越多的威胁, 以“看、拍、捏、模”方法为主的手工安检方式的缺陷日益明显,对快速、安全、文明、健康的新型人体安检方式的需求日渐迫切。此次展会上,14所首次展出了国内工作频段最高、分辨率最高的T-safe X2型主动式毫米波安检仪。

  毫米波是一种特定频段的电磁波,可以穿透常见衣物、塑料、纸张等材料,辐射功率仅为手机信号的千分之一,不具有致电离性,因此特别适用于人体安检。该系统利用合成孔径雷达的成像原理,向人体发射毫米波信号,透过衣物后,被人体表面或者隐匿于衣物下的物体反射,接收并记录返回的信号幅度和相位信息,通过重建形成人体表面三维图像。从该图像可以确定人体是否随身携带金属及非金属物品,如刀具、枪支、炸弹等违禁品。该系统在2秒内完成全流程查验,图像分辨率达到毫米级,利用人工智能算法自动判别人体隐匿携带的异物并进行报警。

  此次博览会的互动展区中,靠意念控制的“灵犀手”引起观众的好奇。这是14所研发的国际领先水平的智能假手,在帮助残疾人恢复生活、工业工程协助等领域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

  “灵犀手”是14所利用尖端雷达技术研发的创新应用产品,雷达算法可以读懂雷达信号,“灵犀手”的算法可以读懂大脑的信号。它本质是将人的动作抽象成一个信号处理过程,主要包括脑指令破译、动作信号提纯传输以及机械手准确实现三个部分。它充分运用生物交叉、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先进理念和技术,不断探索生物与电子工程的交叉学科应用,同时将先进科技用于人民。

  除了“灵犀手”,14所在中国电科集团“网信体系”展区还展示了人脑机实验室,它一直致力于脑机接口与脑电肌电信号分析相关方向的研究,近期和南京脑科医院合作开展了“让爱守护记忆”为主题的阿尔兹海默早期症状筛查活动。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