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专题专栏 > 全国科技工作日 > 创新团队

北斗星基增强系统技术创新团队: 见“星”思齐,这份“北斗”精神请查收
来源:新闻中心
发布时间:2021年05月27日 编辑:新闻中心

  北斗星基增强系统(BDSBAS)及服务,是北斗全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七大服务之一,既是解决高生命安全行业服务需求的重要手段,也是北斗“走出去”的重要助力。

  中国电科20所北斗星基增强系统(BDSBAS)技术创新团队作为我国BDSBAS技术和建设国家队,牵头承担了BDSBAS的系统建设、运行维护、标准与国际化、应用推广及后续发展研究任务。

  过去一年,令项目团队印象深刻的是“BDSBAS民用服务平台”项目。作为集团首个系统级、平台级的北斗重大专项任务,该项目从进度、质量、关键技术攻关、总体组织协调等方面都对项目团队提出了新考验。

  面对重重挑战和困难,团队齐心协力,通过采取风险梳理评估、任务统筹分配、计划合理安排、责任层层压实、及时监督检查、快速决策处理、开展举一反三等措施,以及远程视频会议办公、总师周例会、生产联调日例会等具体手段和创新管理,全力奋战,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

  克服疫情,如期交付

  项目起步即遇到困难。

  竞标成功后,项目团队便立即启动了系统建设的组织工作。但是,新冠疫情突如其来,还是打乱了工作节奏。当项目建设任务遇上疫情防控,撩起的是团队“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火力。

  为追进度节点,项目团队启动“896”工作模式,即从早上8点工作到晚上9点,一周工作至少六天,严格落实每天的工作计划;他们强化内外单位协调,电话沟通、视频会议常态化,甚至成为“逆行者”奔赴现场开展协调;他们坚持当日事当日毕,把交流会带回家,对工作中的重点难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集中讨论,直到总结出有效解决办法;他们横跨广阔疆域,奔赴数个站点开展安装任务,确保设备到位、工作有序。

  轻伤不下火线,完成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作为项目总体,20所事情很多,人员极度紧张。

  北斗星基增强系统(BDSBAS)技术创新团队抽调所有能够抽调的力量,以“轻伤不下火线”的坚韧毅力,成就了“一个人干十个人的活”的奇迹。

  团队监测接收机项目组要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完成120套设备的研制、测试、安装等工作,满足30个站的需求,节点紧、设备多、压力大、需要协调多个厂家,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面对这个问题,麻军伟、关红宾积极主动做好与总体的沟通,及时明确并下发要求,确保工作早准备、早开展。在国外疫情形势愈渐严重的情况下,及时做好方案的修改调整和元器件替代工作,尽可能降低疫情影响。

  转变工作思路,将研发—生产—测试——安装大链条转为小单元,生产一批测试一批安装一批,想方设法追赶交付节点……多管齐下,他们最终将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高寒风沙,阻挡不了前进的步伐

  外场工作是对项目团队的一场大考验。

  在高寒高原沙漠地区,“辛苦”一词都成了平铺直叙的形容词。高原反应、脱水、生病被团队成员生生扛下来。当罕见的沙尘暴席卷而来,大家奔跑着寻找庇护所的时候,才从忙碌的工作中抽身出来,笑侃大家共渡了一波只在国内纪录片和外国大片中才能看见的“生死时速”。

  由于住宿与工作的地方相距甚远,一天只能保证一顿热饭,部分沙漠地区,甚至出现“含沙”吃饭的情况,艰苦情况可以想见。几百件配套设备,需要发往全国不同的角落,任何差错都会造成时间上的浪费导致工程延误。

  但偏僻地区连快递都无法到达,设备只能依托团队成员肩扛手提,实在太重的便只能在临近的县城协调车辆装运,连司机师傅都感叹他们挺进“无人区”的勇气。

  联试、协调、实验、分析数据,各项工作节点都很紧张,但在王亚军和苏翠萍的组织下,就又显得那么有条不紊。项目组有长期在外驻扎的同事,偶尔因为饮食不便在食堂打饭,还被戏称“辞职”了。

  “目标是星辰大海。”中国电科20所人在“北斗”系统建设任务中找准精神坐标,凝心聚力奋斗,争做新时代讲大局、勇担当、善创新的“星星”。

打印 关闭